Skip to content
  • 認識地球日
    • 地球日緣起
    • 2025 地球日
    • 歷年活動
  • 響應活動
    • 實體活動
    • 百萬綠行動
    • 綠色生活21天
    • 企業響應行動
  • 新聞台
    •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綠行動專欄
  • 電子報
    • 電子報回顧
    • 加入地球日FB
  • 地球日夥伴

   

   

  • 認識地球日
    • 地球日緣起
    • 2025 地球日
    • 歷年活動
  • 響應活動
    • 實體活動
    • 百萬綠行動
    • 綠色生活21天
    • 企業響應行動
  • 新聞台
    •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綠行動專欄
  • 電子報
    • 電子報回顧
    • 加入地球日FB
  • 地球日夥伴
訂閱電子報

四成民眾認為「台灣環境沒救了」 全面行動是扭轉的關鍵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15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台灣地球日 2020/4/15 整理:鄒敏惠(環境… Read More »四成民眾認為「台灣環境沒救了」 全面行動是扭轉的關鍵

[地球日選書]「植物園方舟計畫」為台灣瀕臨滅絕的種植物爭取時間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9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Openbook 閱讀誌/ 文:佐渡守、圖:王志元… Read More »[地球日選書]「植物園方舟計畫」為台灣瀕臨滅絕的種植物爭取時間

[地球日選書] 打拋豬、摩摩喳喳、沙嗲⋯⋯《舌尖上的東協》看見新住民植物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9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Openbook 閱讀誌/ 文:董景生( 農委會林… Read More »[地球日選書] 打拋豬、摩摩喳喳、沙嗲⋯⋯《舌尖上的東協》看見新住民植物

[地球日選書] 40年來,我只做了一件事情:《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9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Openbook 閱讀誌/ 文:吳致良、圖:王志元… Read More »[地球日選書] 40年來,我只做了一件事情:《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

[地球日選書]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9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Openbook 閱讀誌/ 文:王怡修(世新大學經… Read More »[地球日選書] 《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

科學家警告 武漢肺炎只是開端 更多新興傳染病將因環境破壞而起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環… Read More »科學家警告 武漢肺炎只是開端 更多新興傳染病將因環境破壞而起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因武漢肺炎延期 專家:把握轉型低碳經濟良機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 Read More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因武漢肺炎延期 專家:把握轉型低碳經濟良機

10種改變 看懂武漢肺炎正對能源、氣候變遷造成什麼影響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武… Read More »10種改變 看懂武漢肺炎正對能源、氣候變遷造成什麼影響

[地球日選書] 大安森林公園裡的蒼鷹日常:《哇!公園有鷹》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4 月 3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Openbook 閱讀誌/ 文:蕭寶玲(台中教育大… Read More »[地球日選書] 大安森林公園裡的蒼鷹日常:《哇!公園有鷹》

台灣2019年均溫破紀錄 73年來最高 專家:氣候緊急時代來臨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3 月 17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根據氣象局統計,20… Read More »台灣2019年均溫破紀錄 73年來最高 專家:氣候緊急時代來臨

外來種奇談:賣火柴的綠鬣蜥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企劃:環境資訊中心;設計:玉子日記;腳本:黃鈺婷、… Read More »外來種奇談:賣火柴的綠鬣蜥

《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做對選擇就能改變

  • by 楊 淽茵
  • 2020 年 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28 日

文:藤原宏宣;繪圖:法生 作者藤原宏宣:選擇有意識… Read More »《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做對選擇就能改變

少肉多菜就對了 科學家推出拯救世界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 Read More »少肉多菜就對了 科學家推出拯救世界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

食物里程短就是新鮮 國產大豆十道人氣料理 吃出非基改好味道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台灣每年進口雜… Read More »食物里程短就是新鮮 國產大豆十道人氣料理 吃出非基改好味道

吃野菜 面對餐桌上的氣候變遷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玉子日記… Read More »吃野菜 面對餐桌上的氣候變遷

過年健康吃!年貨添加物大探索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文:黃榆晴,插畫: Hui 農曆新年將至,為了保色… Read More »過年健康吃!年貨添加物大探索

永續海鮮這樣挑!9大心法教你吃對年菜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作者:白尚儒(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理事長) ※ 本… Read More »永續海鮮這樣挑!9大心法教你吃對年菜

伴雲雀起床 用鐮刀對大地低語──民謠裡的割草記憶與自然書寫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22 年 1 月 6 日

文:約翰•路易斯─斯坦伯爾 (John Lewis… Read More »伴雲雀起床 用鐮刀對大地低語──民謠裡的割草記憶與自然書寫

徐嘉君/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大農大富食物森林的生態哲學體會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文:徐嘉君(林業試驗所) 位於花蓮光復甘蔗田廢耕後… Read More »徐嘉君/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大農大富食物森林的生態哲學體會

讓飲食減碳 台灣「鄉土版」類食物森林與規模化生產的可能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文:王迺卉(台大環工所博士生) 究竟在都市裡有沒有… Read More »讓飲食減碳 台灣「鄉土版」類食物森林與規模化生產的可能

讓食農教育走出校園——專訪「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文、圖:阿桂 「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老師,… Read More »讓食農教育走出校園——專訪「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

來一口台灣香料! 料理達人集巧思 讓原生植物走入常民生活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林睿妤報導 吃牛排配迷迭香、… Read More »來一口台灣香料! 料理達人集巧思 讓原生植物走入常民生活

在地工藝+美食,活出「種原」新生命:花東里山生活特展進行中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花蓮豐濱鄉靠海… Read More »在地工藝+美食,活出「種原」新生命:花東里山生活特展進行中

山林裡的秘芳:原生香料嚐豐富滋味

  • by 楊 淽茵
  • 2019 年 11 月 7 日2022 年 1 月 8 日

公視記者 張岱屏 賴冠丞 廚房裡的辛香料,用來用去… Read More »山林裡的秘芳:原生香料嚐豐富滋味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
  • 14
  • 下一頁 »

Neve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