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認識地球日
    • 地球日緣起
    • 2025 地球日
    • 歷年活動
  • 響應活動
    • 實體活動
    • 百萬綠行動
    • 綠色生活21天
    • 企業響應行動
  • 新聞台
    •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綠行動專欄
  • 電子報
    • 電子報回顧
    • 加入地球日FB
  • 地球日夥伴

   

   

  • 認識地球日
    • 地球日緣起
    • 2025 地球日
    • 歷年活動
  • 響應活動
    • 實體活動
    • 百萬綠行動
    • 綠色生活21天
    • 企業響應行動
  • 新聞台
    •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綠行動專欄
  • 電子報
    • 電子報回顧
    • 加入地球日FB
  • 地球日夥伴
訂閱電子報

該行動還是退縮? 台灣「氣候焦慮」青年吐心聲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4 月 12 日2022 年 4 月 12 日

醫學期刊《刺胳針》中刊載的一篇研究,針對全球十個國… Read More »該行動還是退縮? 台灣「氣候焦慮」青年吐心聲

培養你的「碳直覺」——台灣人一年碳排12公噸 日常生活怎麼達到最高減碳效益?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4 月 6 日2022 年 4 月 8 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戴雅婷… Read More »培養你的「碳直覺」——台灣人一年碳排12公噸 日常生活怎麼達到最高減碳效益?

新加坡「水」智慧——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21 日2022 年 3 月 21 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王迺卉… Read More »新加坡「水」智慧——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

以濕地概念營造地下水庫 大潮州人工湖要讓「洪水資源化」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21 日2022 年 3 月 21 日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地底下本為大蓄水庫… Read More »以濕地概念營造地下水庫 大潮州人工湖要讓「洪水資源化」

枯旱預「井」(下):台灣還能擰出多少水? 合法水井不到一成 學者:「有管跟沒管一樣」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21 日2022 年 3 月 21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編按:全台自2020… Read More »枯旱預「井」(下):台灣還能擰出多少水? 合法水井不到一成 學者:「有管跟沒管一樣」

枯旱預「井」(上):逾350口抗旱水井 水情紅燈還能持續供水的關鍵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21 日2022 年 3 月 21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編按:全台2020年… Read More »枯旱預「井」(上):逾350口抗旱水井 水情紅燈還能持續供水的關鍵

打破林業刻板印象 走入新竹永泰林場 思考永續實踐的可能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7 日2022 年 3 月 7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 新竹報導 我國森林面積占… Read More »打破林業刻板印象 走入新竹永泰林場 思考永續實踐的可能

日本千年林業的未來之路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7 日2022 年 3 月 9 日

文:劉建志 今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 Read More »日本千年林業的未來之路

種樹抵減二氧化碳 專家:六個種滿樹的台灣才能打平國人一年碳排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7 日2022 年 3 月 7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吳宜靜報導 全球談論對抗氣候變遷… Read More »種樹抵減二氧化碳 專家:六個種滿樹的台灣才能打平國人一年碳排

比植樹更有效 研究:若無人類干擾 熱帶森林20年可恢復近八成

  • by 楊 淽茵
  • 2022 年 3 月 7 日2022 年 3 月 7 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 Read More »比植樹更有效 研究:若無人類干擾 熱帶森林20年可恢復近八成

法國首座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機組「Floatgen」。圖片來源:Ole.stobbe.offshore(CC BY-SA 4.0)

台灣看準浮式風電:是再生能源的新篇章 還是摸不到的蜃樓?

  • by 蔡 雅芬
  • 2022 年 3 月 4 日2022 年 3 月 4 日

台灣看準浮式風電:是再生能源的新篇章 還是摸不到的… Read More »台灣看準浮式風電:是再生能源的新篇章 還是摸不到的蜃樓?

城市裡的視覺饗宴 「可食地景」的在地實踐

  • by 蔡 雅芬
  • 2022 年 2 月 23 日2022 年 3 月 1 日

城市裡的視覺饗宴 「可食地景」的在地實踐 文:蘇庭… Read More »城市裡的視覺饗宴 「可食地景」的在地實踐

住在都市的我 應該離生物多樣性很遙遠!

  • by 蔡 雅芬
  • 2022 年 2 月 23 日2022 年 3 月 1 日

住在都市的我 應該離生物多樣性很遙遠! 文:李育琴… Read More »住在都市的我 應該離生物多樣性很遙遠!

廢蚵繩、漁網救星 海保署攜手台化再利用 明年有望量產海廢再生尼龍

  • by admin
  • 2022 年 2 月 15 日2022 年 2 月 15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台灣每年有大量廢棄漁… Read More »廢蚵繩、漁網救星 海保署攜手台化再利用 明年有望量產海廢再生尼龍

造林減塑挑戰:塑膠容器苗改革勢在必行 技術瓶頸待突破

  • by admin
  • 2022 年 2 月 15 日2022 年 2 月 15 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苗栗報導 農委會林務… Read More »造林減塑挑戰:塑膠容器苗改革勢在必行 技術瓶頸待突破

公開減塑假象 綠色和平籲零售業停用可分解塑膠PLA

  • by admin
  • 2022 年 2 月 15 日2022 年 2 月 15 日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綠色和平推動減塑… Read More »公開減塑假象 綠色和平籲零售業停用可分解塑膠PLA

  • « 上一頁
  • 1
  • 2
  • 3
  • 4

Neve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