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氣候變遷解開千年封印 古老病毒趕流行?

氣候變遷解開千年封印 古老病毒趕流行?

文:大衛‧華勒斯—威爾斯;譯:張靖之
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全球經濟市場、公衛體系都面臨大震盪。這一波疫情顯示,人類根本還沒準備好面對未知疾病。但,氣候變遷也可能導致未知疾病出現?
假如史前瘟疫的細菌或病毒從冰層裡釋放出來,人體的免疫系統恐怕完全無法抵抗。圖片來源: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CC BY-NC 2.0)

岩層是地球歷史的紀錄,以百萬年計的地質年代,被時間的力量壓縮成僅僅幾公分的地層,有些甚至不到一公分。冰也有同樣作用,像一本記錄氣候的帳本,更是凍結的歷史,某些部分解凍後甚至有可能甦醒過來。

北極冰層裡凍結的,有幾百萬年前曾在空氣傳播的疾病,也有人類出現以前曾在地球上活躍的病毒。假如這些史前瘟疫的細菌或病毒從冰層裡釋放出來,人體的免疫系統恐怕完全無法抵抗。

全球暖化助長疫病大流行

科學家懷疑阿拉斯加的冰層還封存天花病毒、鼠疫桿菌,以及其他各種原本已走入歷史的疾病,等於一部人類重大疾病的簡史。如今卻像一碗雞蛋沙拉被晾在北極的太陽下。



《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作者: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譯者:張靖之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0年4月

 


作者簡介

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David Wallace-Wells

畢業於布朗大學歷史系,現任《紐約》雜誌副總編輯,也是智庫機構新美國基金會的國家級研究員,曾經擔任《巴黎評論》副總編輯,目前住在紐約。

華勒斯—威爾斯關注環境與暖化問題。評論和報導常見於網路媒體《Slate》、《紐約時報》,他也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以及美國公共電視(PBS)合作,公開發表他認為氣候危機已需要人類緊急動員的論述。


【本書特色】

★一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TOP 1

★《時代》雜誌評選年度100大必讀好書

★《經濟學人》《紐約客》各大媒體年度推薦選書

《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作者: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譯者:張靖之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0年4月

 


作者簡介

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David Wallace-Wells

畢業於布朗大學歷史系,現任《紐約》雜誌副總編輯,也是智庫機構新美國基金會的國家級研究員,曾經擔任《巴黎評論》副總編輯,目前住在紐約。

華勒斯—威爾斯關注環境與暖化問題。評論和報導常見於網路媒體《Slate》、《紐約時報》,他也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以及美國公共電視(PBS)合作,公開發表他認為氣候危機已需要人類緊急動員的論述。


【本書特色】

★一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TOP 1

★《時代》雜誌評選年度100大必讀好書

★《經濟學人》《紐約客》各大媒體年度推薦選書

冰封的微生物解凍後,大多數未必能存活,那些復活過來的,通常是在實驗室嚴苛的條件下復甦的。不過,在2016年,俄羅斯有20幾人感染炭疽病,其中一名男孩死亡,原因正是永凍土解凍後露出一具有帶炭疽桿菌的馴鹿屍體,那頭馴鹿死了至少有75年,當初害死牠的炭疽桿菌卻還能在解凍後釋放孢子,附近有2000多頭馴鹿也因而死亡。

一具死了至少75年的馴鹿屍體,造成附近有2000多頭馴鹿死亡。原因在於炭疽桿菌解凍後重新釋放孢子。圖片來源:Alcino(CC BY-SA 2.0)

比起古老的疾病,流行病學家更擔心的是,現有病原體因暖化而轉移陣地、基因重組,甚至重新演化。

第一個問題是地理性的,在近代早期以前,人類的移動性不高,疾病比較難大流行,某種病原體有可能摧毀一個城鎮、一個王國,極端情況下甚至打垮整個洲。但大多數時候,病原體沒辦法傳播到離受害者太遠的地方,也就是根本傳不遠。黑死病造成歐洲近60%人口死亡,但試想想,假設當初是發生在一個徹底全球化的世界,結果會有多麼可怕。

今天,雖然世界已經很全球化,人類族群間也迅速融合,但地球生態系統基本上還算穩定,這也是疾病大流行的天然防護網。我們知道某幾種特定病原體會在哪些地方傳播,以及哪些病原體在哪種環境下無法存活,這就是為什麼探險旅遊中要是會接觸到某些病媒蚊蟲,行前需要預防性用藥和施打各種不同的疫苗。

流行病全球化時代即將來臨

然而,全球暖化會打亂這些生態系統,意味著疾病有可能跨越原來的防護網。目前,每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傳播足跡都受到監控,但隨著熱帶範圍逐漸擴大(每十年擴大50公里),原來的疫區界線正在快速消失。

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因暖化使得疫區界線正在快速消失。圖片來源:Airman Magazine (CC BY-NC 2.0)

在巴西,好幾個世代以來,黃熱病只在亞馬遜盆地流行,這裡是嗜血蚊屬和煞蚊屬這兩大類病媒蚊活躍的地方,因此在亞馬遜叢林深處生活、工作或旅遊的人會有染病之虞,但也只有這些人需要擔心。然而,就在2016年,黃熱病傳播到亞馬遜以外,因為愈來愈多蚊子往叢林外擴散,到了2017年,黃熱病傳到了巴西人口稠密的大都市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超過3,000萬人(其中很多住在貧民窟)面臨這種死亡率3%到8%的傳染病侵襲。

黃熱病只是全球暖化下,眾多會隨著蚊子遷移擴散、征服愈來愈多區域的瘟疫之一,流行病全球化時代恐已悄然開啟。

目前,全球每年因瘧疾單一疾病死亡的人數就有100萬,感染的人更不計其數,但住在緬因州或法國的人不太需要擔心感染。然而,隨著熱帶範圍向北推進,蚊子跟著遷移,這些地方的人也要開始擔心了。在接下來的這一百年,世界上將有愈來愈多人口活在這些疾病的陰影下。

不過才幾年前,你也還不太需要擔心茲卡病毒,不是嗎?

茲卡病毒幾年前,才被發現會造成新生兒小腦症,引起全球恐慌。圖片來源:NIH Image Gallery (CC BY-NC 2.0)

茲卡病毒剛好可用來說明流行病學家擔心的第二個問題:基因突變。我們以前從來沒聽過茲卡病毒,一方面是這種病毒以往只局限在烏干達和東南亞地區;另一方面,這種病毒以前似乎不會導致新生兒有先天缺陷。

直到幾年前,茲卡病毒會造成新生兒小腦症的訊息在全球引起恐慌,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然無法真正明瞭背後的機制。有可能病毒傳到美洲後出現基因突變,或為了適應新環境起了變化,也可能茲卡病毒在另一種病毒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才會對胎兒產生可怕的作用,而這另一種病毒在非洲很少見。

不過,我們倒是很清楚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某些疾病。例如瘧疾在炎熱的地區特別盛行,正因如此,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以前,全球將有36億人面臨感染瘧疾的威脅,其中1億人是因為氣候變遷的直接影響所致。

地球上還有數不清我們所知甚少的寄生蟲,這表示我們對氣候變遷會如何改變或重組這些病媒,充滿疑問與無知。氣候變遷帶來人類首次接觸的「瘟疫」:一個陌生疾病紛紛出爐的新世界,人類從來沒有遇過,想擔心也不知從何擔心起。

細菌是更棘手的微生物,我們知道的細菌大概更少。

小心原本無害的細菌變成致命病原

最可怕的也許是目前在我們體內的細菌,即使是人體內的細菌,也有99%是科學界不了解的。這表示我們對於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人體,比方說腸道的細菌,幾乎一無所知,這些現代人重度依賴、像隱形工廠工人一般幫我們消化食物、控制焦慮,以及處理各種大小功能的細菌,究竟有多少會因為氣溫升高幾度而突變、減少,甚至全部滅亡?

那些與人類共生了可能幾百萬年的無害細菌,會不會一夜之間轉變成早已進駐我們體內的病原?至今仍是個謎。但無知不會令人心安,不會因為我們不去理解問題,災難就不找上門來,氣候變遷終將讓我們明白我們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