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野生動植物和牠們的棲地發生了什麼事?(上)
您在這裡
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已造成為數眾多的動、植物物種滅絕,且族群規模也大幅縮減,這種狀況更是影響了遺傳變異(genetic variation)及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曾經被人類取用自然資源或經歷侵略性開發的區域都呈現著相同的後果:自然環境越趨惡化。人類活動使生態系面臨許多威脅,例如:不健全的生產與消費體系。在這個所有生命都緊密牽連、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們其實不難發現,這些破壞環境的力量正在侵蝕整個自然環境。
這是一個必須阻止的趨勢!如果生態系被破壞殆盡,那麼它原先可以自我調節補充、維繫物種續存、滿足人類需求的功能,將會嚴重受到威脅。
有些人曾經看過這些畫面:成群的美洲野牛出沒在整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無數群的鳥兒聚集在沼澤和潟湖邊,大象、長頸鹿、鯨豚美麗的身影令人難以忘懷。對另一群人而言,觸發他們內心深處情感的,可能不是以上所說的壯闊景象和雄偉威風的動物,而是關於平凡物種的生活記憶:數以千計的青蛙在午夜時分的鳴叫聲、每年造訪庭院餵食器的鳥兒、數百萬隻蝙蝠在夕陽西下時飛回巢穴。有人則深刻記得,當他們的車在旅行途中駛過鄉村,擋風玻璃總是被數百隻昆蟲的屍體覆蓋著……
遺憾的是,這些豐饒的景象,許多都已變成曾經了。全球的物種,正在面臨滅絕的危機。
讓我們來看一些數據,了解野生動植物和牠們的棲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從1970年代開始,陸生動物的數量已減少40%。
- 整體來說,海洋動物的數量已減少40%,海龜數量更減少了80%
- 全世界1萬1000種的鳥類,有40%的種類數量不斷減少。
- 從1970年代開始,淡水生態系中動物的數量已銳減了75%。
- 在某些區域,昆蟲的數量亦減少了75%。
- 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珊瑚礁已被破壞到無法恢復的程度,高達75%的珊瑚礁則是受到地區性及全球性的威脅。
- 據推測,人類已對地球83%的地表造成影響,這不僅影響了世界上許多生態系,更是改變了某些特定野生物種生存範圍。
為了獲取經濟上的成長,已開發國家不僅開發利用國家內部的生態系及物種資源,他們更將觸角伸至其它未開發國家。目前,物種數量下降的速度在低收入的開發中國家最為劇烈。這是由於相對富有的國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歷過類似的情況—英國境內最後一匹狼早在1680年代就被殺死。舉例來說,從1990年代至2008年,大約有三分之一造成森林濫伐的產品,包括:木材、牛肉、大豆等等,都是進口至歐盟。
學界和社會上已出現許多論戰:我們現在是否正在經歷一場新的大滅絕,就像發生在數千年前那幾次大滅絕一樣?
即使這次的情況與以往的大滅絕並不相同,不可否認的是,仍有數以千計的物種瀕臨滅絕,且絕大多數的陸域及海洋動植物數量都顯著下降,幾乎沒有例外。
許多物種已經消失,更多物種也正在走上相同的道路。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報導,從16世紀以來,已有849種物種自野外消失;最令人震驚的是,這個數字其實大大低估了那些早在科學家有能力鑑定前就已消失、高達數千種的物種數量。而更令人苦惱的是,大約33%的兩棲動物和20%的哺乳動物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瀕臨滅絕。
有人會辯稱,許多物種先前就已消失,目前的物種數量下降只是自然進程中的一部分。但這個結論根本大錯特錯。歷史上,所有全球性的大滅絕都是災難性的自然事件所導致,而非人類干預的結果。根據華盛頓大學(Univrsity of Washington)沃爾德(Peter Ward)教授研究,我們今日所經歷的狀況和六千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事件非常相似。六千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氣候劇烈變化,進而導致大滅絕發生;但我們現正面臨的大滅絕,卻是由人類這個單一物種所造成。人類對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帶來了太大的負面影響,不僅使物種的種類顯著減少,更造成特定物種的族群日益縮小。已有上千種物種消失,有更多的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此外,海洋生物的滅絕危機並不如熱帶森林和陸域生態系受到大眾重視。由於絕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尚未被發現,我們並不清楚海洋中總共有多少物種,也因此我們無從得知,有多少海洋物種已經消失、有多少正面臨消失危機。甚至有些物種在我們認識牠們以前就消失了。
「過漁」是重大的全球性議題。目前的科學評估所及,只涵蓋了全球魚群的20%,我們對於大多數魚群的狀態其實還不清楚。但近期許多研究都發現,那些估計範圍以外的魚群,數量正在下降中,且有將近四分之三的商業捕撈目標魚群,正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
隨著物種滅絕,那些有基因上特有的物種正被摧毀、加上遺傳變異的喪失,都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種種證據都指向我們即將面臨一場全球性的悲劇,而這場悲劇的後果,將會是永遠存在且無法抹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