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正感受氣候變遷壓力

校園正感受氣候變遷壓力

2024年9月4日

我們知道,氣候教育在減緩氣候變遷影響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也是為什麼 EARTHDAY.ORG 十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氣候教育的原因。我們知道氣候教育可以緩解氣候焦慮,培養學生具備所謂的「綠色技能」,並在年輕世代心中植入有利於地球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在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時,自然而然地做出對環境友善的選擇。我們最近發表的報告《氣候教育 vs. 氣候危機》中就探討了這些事實。

然而,在我們逐漸理解教育如何影響我們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時,卻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氣候變遷其實已經在重塑教育本身的根基。全球各地的學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校園關閉、學習中斷,並加劇了教育不平等。

根據世界銀行最近的報告,氣候變遷已導致全球各地大規模學校關閉,影響了數以百萬計學生的受教權。僅在2022年至2024年間,就有81個國家的4億零4百萬名學生因自然災害而學習中斷,其中低收入國家所受衝擊最為嚴重。這些國家平均失去了45天的教學時間,對許多社區而言,這樣的落後很難彌補。

在全球無數學校中,情況如出一轍:毀滅性的洪水、颶風、野火以及其他極端事件迫使校園關閉,有些持續數週,有些甚至永久停辦。雖然部分學校擁有重建資源,但更多學校則無力復原。即使得以重建,所受損害也不僅限於校舍本身。學生的學習進度嚴重落後,而即使能轉向線上學習,往往也無法真正取代傳統教室中所提供的結構性、社交互動與教學監督。

環境早已不再只是教育的背景,而是教育的現實場域——我們必須立即正視這個問題,以保障全球學生的未來。

美國加州格里斯利平原:卡爾多大火

2021年8月,一場毀滅性的大火在加州埃爾多拉多國家森林(El Dorado National Forest)爆發。這場大火受到長期乾旱所造成的茂密灌木與強勁持續高風的助燃——這些條件因氣候變遷而在全球越來越常見——迅速延燒,最終吞噬了219,000英畝土地,留下滿目瘡痍。整個社區一夕之間被夷為平地,包括環繞沃特・泰勒小學(Walt Tyler Elementary School)的緊密居民區也未能倖免。

二十多年來,沃特・泰勒小學一直是當地社區的支柱。大火來襲時,校舍全毀,教師失去工作,家長則不得不為孩子的教育急忙尋找新的出路。火災也摧毀了許多住家,讓家庭同時面臨尋找棲身之所與確保孩子不致學業落後的雙重困境。

部分家庭成功讓孩子轉入鄰近學校就讀,但也有許多家庭難以負荷,進一步加劇了教育落差。儘管社區展現出韌性,攜手努力重建失去的一切,但並非每個地方都有能力慢慢恢復元氣。

南蘇丹本提烏:毀滅性洪水

在南蘇丹的本提烏(Bentiu),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日益嚴峻,極端降雨導致毀滅性洪災。科學家指出,隨著地球暖化,非洲之角及其周邊地區將面臨更頻繁且更強烈的降雨。這是因為溫暖的大氣能容納更多水氣,從而導致更猛烈的豪雨

本提烏的洪水對社區造成了深遠影響,尤其是當地的學校,已被淹沒而無法使用。學校一旦關閉,所有學生的受教權都會受到嚴重干擾。然而,女童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長時間的停課會提高童婚、為了換取基本生活所需而發生的性交易,以及早孕的風險,進一步削弱她們對未來的希望與面對氣候衝擊的能力。

在整個地區,許多學校面臨相同的命運。僅在蘇丹與尼日兩國,近期就有116所學校受到損害。這些洪水疊加了當地原本就存在的問題,如飢餓加劇、武裝衝突持續,以及 COVID-19 疫情的餘波,讓教育的障礙更加嚴峻,並威脅著整整一代人的未來。

美國田納西州科文頓:猛烈龍捲風

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科文頓(Covington),社區正努力從一場毀滅性的龍捲風災後重建。這場風災席捲整個城鎮,留下嚴重破壞的痕跡。當地服役超過20年的Crestview 小學與國中是受災最嚴重的學校之一。

龍捲風摧毀了這兩所學校,使學生、教師與教職員幾乎一無所有。建築物幾乎沒有任何牆體倖存,現已完全無法使用,校方也被迫無限期停課。

龍捲風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尚難以完全釐清,但科學界普遍認為,氣候變遷可能創造出有利於極端天氣發生的條件。大氣濕度上升與風場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影響龍捲風的形成。儘管目前對氣候變遷與龍捲風之間的具體關係仍存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氣候變遷無助於改善此類災害。

這兩所學校的喪失,為社區留下了深刻的空白。它們長年來不只是教育的場所,更是當地家庭的重要支柱。如今的摧毀,不僅讓無數學生的未來陷入不確定,也讓社區必須面對如何重建的不只是校舍,而是曾經由學校所提供的穩定與正常感。

巴基斯坦信德省:隱蔽的黴菌災害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毀滅性的洪災導致5,000所學校遭到破壞,長時間的積水造成嚴重黴菌滋生,使這些教育設施無法使用。這場洪災正越來越被視為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之一,對當地基礎建設造成了嚴重衝擊。

雖然要將此次洪災直接歸因於氣候變遷仍有挑戰,但科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暖化正在加劇此類災難的頻率與強度。氣溫升高會增加大氣中的水氣,導致更強烈的降雨與更長時間的淹水。在這樣的背景下,氣候變遷無助於改善情勢,甚至可能正是惡化災難條件的推手。

這些學校的廣泛損毀,對數以千計兒童的教育造成重大打擊。隨著當地艱難地展開復原工作,重建教育設施並為學生提供安全學習環境的任務既迫切又艱鉅。

塞爾維亞、俄羅斯:極端寒冷

氣候對學習的影響不僅限於高溫。在塞爾維亞,極端低溫為學生帶來重大挑戰,嚴重影響他們的專注力。儘管在嚴寒天氣下學校仍照常開課,但許多教室的室內溫度無法維持在華氏50度(約攝氏10度)以上,而這已被證實會對學習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最新研究將這類極端寒冷事件與氣候變遷的整體趨勢連結起來。隨著北極地區暖化,傳統氣候系統受到干擾,可能導致更強烈且範圍更廣的寒流現象。這種現象中,北極暖化反而導致其他地區出現異常寒冷天氣,是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複雜交互作用的一部分。

儘管塞爾維亞人對寒冷並不陌生,但華氏 -58 度(約攝氏 -50 度)並非適合學習的環境。

多明尼加共和國:颶風災害

颶風費歐娜(Fiona)對多明尼加共和國造成嚴重衝擊,讓大批人口,特別是兒童,面臨多重氣候災難。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資料,當地有九成兒童曾遭遇至少兩次與氣候相關的災害。

這場颶風破壞了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學校。重複暴露在這類氣候衝擊下,進一步加劇了兒童的脆弱性,讓復原與重建的努力變得更加困難。

像費歐娜這樣愈發猛烈的颶風,其強度升高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氣候變遷導致海洋溫度升高,也促使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這意味著風暴不僅更頻繁,也更加猛烈,帶來更大的破壞與干擾。

希臘,歐洲:極端高溫

在希臘,氣溫飆升至華氏109度(約攝氏43度),導致當局關閉學校,以保護學生與教職員免受高溫帶來的健康風險。

熱浪發生的頻率與強度日益增加,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全球氣溫上升促使熱浪更加猛烈、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日常生活並提高與高溫相關疾病的風險。

對希臘的學生而言,因高溫導致的學校關閉不僅中斷了學習,也凸顯了氣候變遷對公共健康與基礎設施的廣泛影響。當地許多學校缺乏應對極端高溫的設施,而研究也顯示,在高溫環境下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

巴西彼得羅波利斯:土石流

2022年2月,巴西彼得羅波利斯市遭遇毀滅性土石流,造成超過90人死亡,數十人下落不明。這場災難被認為與人為行為有關,例如濫墾濫伐與都市規劃不當,突顯了氣候變遷與環境管理不善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這次土石流也對當地學生的生活造成嚴重干擾。數所學校被改為臨時避難中心,供受災居民使用,使學生無法上課,進一步中斷了教育進程。學校作為收容場所的角色,也反映了災難對社區基礎設施與日常生活的全面影響。

印度新德里:空污霧霾

在印度新德里,每年因焚燒農業殘渣所產生的濃重霧霾導致空氣品質極差,迫使學校大規模關閉。這層厚重且有毒的煙霧每年籠罩全市,為了保護學生免受嚴重健康風險影響,當局被迫宣布停課。

這些霧霾與各種健康問題相關,例如呼吸系統疾病、眼睛刺激,甚至使氣喘與心臟病等慢性病惡化。空污對公共健康的衝擊極大,兒童等弱勢群體面臨的風險尤其高。

面對這項持續發生的危機,當地正尋求有效對策以解決根本問題,並減輕對居民健康的影響。今年的霧霾情況已達警戒水準,促使最高法院介入並下令焚燒行為必須停止。

氣候變遷正在深刻改變全球教育現況。從毀滅性的火災與洪災,到極端高溫與空污,這些災害發生的頻率與強度日益上升,凸顯出氣候行動的迫切性。學校曾是學習與安全的避風港,如今卻成了氣候變遷的前線,面臨關閉與中斷,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未來。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我們的回應不應僅止於修復眼前的損害,更應著眼於強化韌性、調整教育體系,以更好地承受未來的氣候衝擊。只要我們認知到氣候變遷與教育之間的深層連結,就能朝著兼顧環境與下一代未來的解方邁進。人類的行為曾經改變氣候,但我們也有能力逆轉這一切。

 

Tag: 極端氣候學校

原文:Schools Feeling the Heat and Facing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作者:Terran Fielder

翻譯志工: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