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循環利用是可恥的謊言

循環利用是可恥的謊言

2023 年 10 月 28 日

「哭泣的印第安人」是一部 1970 年代早期相當「不恰當」的廣告短片,這部短片的目的為向大眾宣傳不要亂丟垃圾,但該廣告的版權所有者和背後組織「永保美國美麗」卻諷刺地是由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些塑膠製造商於 1953 年創立和贊助。至少有數十億人看過「永保美國美麗」拍攝的這部廣告短片,該廣告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環保廣告。

畫面是一幅寧靜的河景,一名身著原住民服裝的男子在遭到嚴重汙染的河川中划著獨木舟,安靜地撿拾垃圾,最後向岸邊走去。此時,他看到一位汽車駕駛漫不經心地搖下車窗,並朝外亂扔垃圾。當那個被丟棄的容器掉在他腳邊,男子的臉頰滑落一滴清淚。

廣告影片裡的旁白說道:「有些人對自然之美懷抱著崇高的敬意……但有些人則不然。人們能製造汙染,但也有能力終結它。」

因為挪用原住民文化,這則廣告現已被撤下,但它已經深深影響了人們對塑膠汙染的看法。這則短片將塑膠汙染的責任完全歸咎於消費者,卻沒有提及或批判這些塑膠廢棄物是怎麼來的。

石化產業開始製造塑膠包裝,作為開採原油和石油的副產品,現已形成沛然莫之能禦之勢。幾乎所有我們想得到的產品都使用塑膠包裝——食物、飲料、居家用品等,難怪人們會對塑膠上癮,誰叫我們周遭到處都是塑膠!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表示:「當大眾越來越瞭解塑膠造成的汙染,石化產業就開始告訴消費者『這些問題都是你們自己造成的』,試圖將人們的注意力轉向終端使用者應改變自己使用這些產品時的行為,而非從源頭著手解決問題。」

食品飲料製造商或許正是讓我們對塑膠欲罷不能的元凶,但他們卻拒絕為塑膠汙染負責。相反地,他們推行「哭泣的印第安人」這類的宣傳活動,讓消費者認為塑膠汙染是自己的錯,並敦促公眾對自己造成的爛攤子負責。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這起宣傳活動的目的並非改善環境,而是在不讓公司利潤受損的前提下,降低塑膠包裝造成的顯著影響。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塑膠汙染的真正來源。其實,汙染並非來自你我,因為消費者只不過是塑膠產業的中間人罷了。真正的汙染來自石化公司挹資的大型塑膠製造商,以及未能妥善處理這些回收塑膠的廢棄物處理行業。

塑膠帶來的問題

那則廣告至少說對了一件事:塑膠汙染是全球危機。塑膠不只會破壞自然美景,還會對海洋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許多小型的、五顏六色的塑膠碎片被海洋生物誤認為食物來源,牠們以為這些有毒物質是自己的主食。許多鳥類、鯨魚和魚類的屍體解剖結果顯示,牠們的腸胃塞滿了塑膠。塑膠微粒會吸附淡水和海水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多氯聯苯 (PCB) 和內分泌干擾素 (EDC)。一旦攝入,這些化學物質就會嚴重破壞生物的生殖系統。

近期甚至有研究顯示,塑膠微粒能提高病毒感染性。這是因為塑膠微粒可能成為病毒載體,有了塑膠微粒的保護,病毒更容易留存,整體存活率和在環境中附著傳播的能力也因而提升。

塑膠汙染的由來

20% 的海洋塑膠汙染來自漁業活動。捕捉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例如蛤蜊、貽貝和龍蝦)時遺失的漁網,即是海洋裡的塑膠汙染物之一。

其餘 80% 的海洋塑膠汙染來自石化公司製造的產品。為了維持人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這些公司讓我們沉迷於這種生活方式且無法自拔。

2019 年的資料顯示,美國有 4% 的塑膠廢棄物被隨手亂丟,或在處理期間管理不當,有 73% 被送往垃圾場掩埋。垃圾掩埋場是相當巨大的塑膠汙染源,因為無法適當容納全部的垃圾,進而使塑膠釋放到環境中。在垃圾掩埋場裡,受風雨侵蝕而風化的塑膠表面會降解成塑膠微粒。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 2022 年只有 5% 的塑膠廢棄物被回收再利用。怎麼會這樣?

循環利用的騙局

事實上,送往回收設施的塑膠,只有 5% 能被回收再利用。與紙張 68% 的回收率相比,塑膠的回收率簡直低得可憐。

會出現上述情形,共有兩大主因:其一為塑膠製品的種類繁多,當各式各樣的塑膠都混在同一批廢棄物中,要替它們進行分類既昂貴又困難。事實上,在紐澤西州的某個郡,一座分類設施一年的花費就高達 3 百萬美元。不同種類的塑膠無法一起回收,導致要進行後續步驟之前的分類流程十分費力。許多工廠或地區不想花這個力氣,於是放棄回收塑膠,轉而將這些廢棄物就地掩埋。

想採取一體化流程回收不同種類的塑膠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以物理性方式分解塑膠然後再製成新產品時,塑膠的種類必須一致,方能獲得完整的製成品。

部分公司聲稱透過「先進回收」或「化學性回收」技術(亦即融化塑膠),就可以混合不同材質的塑膠。然而,上述技術比傳統的回收流程更耗能:傳統的機械性回收每公斤僅需耗費 8.6 MJ,但使用「先進回收」或「化學性回收」技術所需的能源高達 73 MJ/kg。而且這些技術不只需要燃燒化石燃料,使用更多水資源,還可能釋出有害化學物質汙染周邊環境。

人們選擇將大多數塑膠掩埋的第二個主因為回收再利用塑膠廢棄物的成本高於直接將其掩埋或焚化。再生塑膠的生產成本高於原生塑膠,而且無法用來包裝某些食品。因此,與原生塑膠這個競爭對手相比,再生塑膠的市價更高,客群更小,無論是投資或生產的回報率都較低。

那麼,許多業者選擇將塑膠廢棄物賣給垃圾掩埋場,而非製成再生塑膠,背後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

南奧勒岡州公衛部門經理特倫特·卡本特(Trent Carpenter)接受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採訪時說道:「人們必須理解,自己丟棄的塑膠並沒有被送往回收設施進行回收,而是送到回收設施後,再被埋在某個地方。」

這就是問題的核心。即使大眾將所有用過的塑膠製品都放入回收箱,其中大部分不是管理不當,就是被送往垃圾場掩埋,進一步提高環境中的塑膠廢棄物總量,致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出現無數的健康問題。

停止塑膠製造

消費者受到愚弄,以為自己放進回收箱的塑膠能循環再利用,甚至認為塑膠汙染是自己造成的!這些公司和組織花費數百萬美元投放廣告並進行宣傳,灌輸大眾「消費者應對塑膠汙染負起責任」的想法。但顯然地,該負責任的自始至終都是這些公司。「哭泣的印第安人」這類廣告能分散大眾的注意力,目的是讓所有人忘記引發塑膠危機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並阻止我們對他們採取行動。

塑膠製造業亟需全面改革,否則與塑膠汙染有關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塑膠會對人體造成健康風險的說法已有大量證據支持。有鑑於此,2024 地球日年度主題正是「Planet vs. Plastics | 多一塑不如少一塑」,亦即實現「2040 年將塑膠產量減少 60%」的目標。

有意思的是,2024 年可能將會發生重大變化。193 個聯合國會員國將於 2024 年發佈具法律效力的計畫,期盼終結塑膠汙染。該計畫的目標是將眾人耳熟能詳的「減量、再利用、循環」改為「再利用、循環、使用永續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新作法包括引入循環經濟的概念,以及提升替代包裝的用量。

無論是將垃圾亂丟還是掩埋,塑膠汙染最終都會破壞寶貴的自然美景,並對野生動植物構成威脅。雖然個人並非塑膠汙染的真正來源,但人類的集體行動仍能對生態系統中的塑膠汙染帶來有意義的影響。或者您也可以選擇購買用紙或生物可分解包裝的產品,讓市場需求變得更加永續。

 

本文作者:凱特琳·克魯斯(Katelyn Cr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