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綠葉蟬與茶農:微妙關係讓彼此命運大不同

小綠葉蟬與茶農:微妙關係讓彼此命運大不同

作者:廖靜蕙

Ba han han non 好茶咖啡工作室隱藏在舞鶴街上接連的商店中,若沒有事先打聽好地點,很容易就錯過,平凡無奇的大門,和商店街隨便一家賣茶的店舖一個樣子。但走進店裡,赫然發現無論布置、燈光、擺設,就像特色咖啡館一般,甚至牆上讓顧客選擇的沖泡的方式,和咖啡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這裡賣茶,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蜜香紅茶。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台地位海拔200~250公尺,熱帶季風環抱,以生產水果、茶、咖啡為主,茶園最盛期約100多戶人家從事茶葉經營,種植面積200多公頃,一年400多公噸的茶葉供國內外銷售。1990年代曾因西部高山茶業的競爭,產業衰敗,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了一半。但危機也創造了轉機,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而渴望健康無毒的食品,平地茶葉種植技術也有突破。

一夕翻身 害蟲變益蟲

1999年,已故的台東茶改場課長陳惠藏,將西部「膨風茶」(又稱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與小綠葉蟬共生的原理,運用到東部的茶園,再經花蓮舞鶴茶農透過田間管理及製茶技術創新,促使留下來的茶農奮力一搏,讓平地種茶的農民也一夕翻身。過去競爭不過西部高山茶而蕭條的舞鶴茶園,由此重現盛況。
小綠葉蟬吸食過的蜷曲茶芽。攝影:廖靜蕙。
過去茶農想轉作友善環境的農法,不使用殺蟲、殺菌、殺草劑和化肥,但是如此一來,一些所謂的害蟲都跑出來了,其中最令茶農頭痛的就是小綠葉蟬,因為牠會以刺吸式的口器吸取茶葉或茶芽的汁液,使得茶葉或茶芽蜷曲、萎凋、生長遲滯,不但外觀極差,產量更是低落,也無法製成烏龍茶。
不過,遭到小綠葉蟬吸食之後的茶葉、茶芽,會產生複雜的化學變化,雖然葉綠素、可溶性醣類和游離胺基酸都會下降,然而其他如多元酚、兒茶素和咖啡因等成分的含量卻相對增加。
小綠葉蟬又稱小綠浮塵子,外型像具體而微的草蟬,體長只有3~4mm,是台灣茶樹和多種作物的重要害蟲。牠的生活史短,13~45天就能完成一個世代,一年最高可達15個世代,幾乎全年都會發生,尤其是春末到夏末的數量最多。

小綠葉蟬(Jacobiasca formosana )。
圖片作者:Shipher (士緯) Wu (吳)。(CC BY-NC-SA 2.0)
陳惠藏嘗試以小綠葉蟬吸食後之茶芽加工製成帶蜜香味的綠茶及紅茶,不但製造過程簡單、生產成本低,而且風味極佳,一舉突破了製茶品別限制,並由花蓮舞鶴茶葉產銷班班長高肇昫發揚光大,2006年以此蜜香紅茶參加「第一屆天下第一名茶大賽」獲得到紅茶組金牌獎;他的大姨子粘阿端則於2010年在台灣舉辦的國際名茶評比中,摘下了四面金牌。蜜香紅茶由此聲名大噪。

咬越多 蜜越香

Ba han han non是阿美語「休息片刻」的意思,經營這家店的主人,是今年剛滿30歲的彭瑋翔,吉林茶園第四代接班人,不但具有典型客家勤奮的茶農血統,到了他身上,更注入了阿美族擅長運用植物的特質,茶葉經營從種植生產、製茶,一直到展店,與消費者面對面,推銷飲茶文化。
彭瑋翔生長在製茶家族,卻沒想過要接手,直到2009年退伍回到老家,在父親彭成國的鼓勵下,開始學習掌理茶行的事務,從茶園的管理,選茶到烘焙等製茶技術,對茶葉的認識精進許多。
彭瑋翔泡起茶來一點都不馬虎,讓人沉浸於茶香中。從小耳濡目染,不但泡茶技術熟練,並且已能變化,為了讓喝好茶這件事變得便利容易,從傳統的茶葉、茶包,到研發像咖啡掛耳濾泡包,即沖即飲,一包茶可沖泡1500CC,而且放涼喝更甘甜。小綠葉蟬著涎的茶葉,增添自然果香與蜂蜜甜味,更不容許任何調味破壞它自成一格的風味。
小綠葉蟬咬了茶樹嫩芽長成之茶芽,稱為「著涎」,經手工採摘一心二葉,製成高級烏龍茶,濃濃的蜂蜜香、熟果味,西方飲茶人士譽之為東方美人(Oriental Beauty)。如今再度創下佳績。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趙榮台為了瞭解這個與害蟲共生的農法,投入兩年的調查研究,並將這個故事發表在里山倡議國際夥伴網絡上,獲得2013年聯合國計畫補助的殊榮,並於2015年6月前往日本里山倡議個案研究的案例報告。
趙榮台透過經濟、生態永續性進行評估。蜜香紅茶的售價從一斤2400元起,依照等級到3600元、4800元,最貴一斤能賣到12,000元,比過去烏龍茶價格增加十倍還供不應求。
「事實上,小綠葉蟬的取食越嚴重,茶葉收穫量雖然越少,但蜜香味也更濃,品質就越高,賣的價格也更高。」換句話說,茶葉收穫量雖然減少,卻可透過市場價格補償。趙榮台說,茶園由慣行改為友善農法的面積也增加,而且持續擴大中,說明了友善農法的茶園既可以獲得經濟利益,也可以保障生物多樣性。

小小綠葉蟬 撐開人及多樣物種庇護傘

研究團隊也在舞鶴台地進行慣行農法與友善農法茶園生物多樣性比較,在友善農法的茶園中捕獲的物種明顯多於慣行農法,並紀錄到環頸雉、東方蜂鷹、大冠鷲、黃嘴角鴞、領角鴞、八色鳥、紅尾伯勞、朱鸝、烏頭翁、眼鏡蛇、雨傘節等數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趙榮台認為過去被視為害蟲的小綠葉蟬,如今竟成為多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保護傘。
如何分辨是否為小綠葉蟬啃食過的?跟著彭瑋翔來到茶園,茶樹株距間長著低矮的草叢,他熟練地穿梭其中尋找小綠葉蟬咬過的葉片,葉片蜷曲、葉背上一點一點,證明小綠葉蟬來訪吸吮的痕跡。
為了讓小綠葉蟬留在茶園,茶農還需為小綠葉蟬營造舒適的棲息環境。雜草的管理更細緻,茶園也需增聘人力。趙榮台從訪談中得知,若使用慣行農法,只有春冬兩季採茶的時候才有工作機會,每人一年工作時間約5、60天。
但製茶技術的突破下,一年至少能採收7至8次茶葉,再加上頻繁的人工除草,一年工作的時間大約有300天,也就是說友善農法的經營方式,讓雇工的工作機會與收入增加了五、六倍。而停用農藥,也意味著採茶工與除草工的健康獲得更大保障。
經濟狀況與工作環境的改善,也吸引年輕人聚集舞鶴,無論繼承家族茶園事業,或喜歡舞鶴獨特的環境、生活方式。研究團隊統計,這兩年加入舞鶴茶業生產、製作、行銷的青年已有20多人,他們不但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緩和農村的老化,也更傾向採取對環境友善的茶園經營方式。
吉林茶園第四代接班人彭瑋翔。攝影:廖靜蕙。
微雨的午後,Ba han han non飄著茶香,彭瑋翔和兩位年輕人守著店,一邊更新粉絲頁資訊,讓人以為置身在台北市任何一家咖啡店。牆上擺著他拍攝的照片,熱愛攝影的他,透過相機,拍下茶園狀況,捕捉小綠葉蟬的身影,除了種茶,他也種咖啡,同樣不使用化學資材,言談之間充滿自信,環境永續是真實的進行式。
彭瑋翔認為蜜香紅茶適合單品品嘗,不須像市面上的手搖茶一樣調味;開店的目的就是想推廣品茶文化,讓年輕一代回到品嘗原味好茶。以發酵程度不同的茶,讓來客品嘗差異,掌握這些特性,才能研發適合的包裝與沖泡方式。想想看,一杯美味的蜜香紅茶,就像濾泡式咖啡沖泡即可。
「這裡是鄉下地方,習慣透過熟客、口耳相傳方式來行銷,但希望能開發年輕族群,吸引年輕人喝茶,累積喝茶文化的厚度,不只是喝加了很多調味的手搖茶,因此也透過網路建立銷售平台。」從邀請旅客「Ba han han non」,彭瑋翔還要將最純淨的品茶的文化推到年輕族群,他善用網路平台,舉辦各種製茶體驗活動,並提供住宿、交通、飲食,消費者趨之若鶩。無論是提供茶園打工換宿學習種茶、製茶,或是製作蜜香紅茶檸檬球半天的體驗行程,都證明了友善環境的生產、製造所創造的多元價值,如今,他一步一步拓展版圖,嘗試最大的可能,累積經營管理經驗,期待還能展店。
返鄉繼承衣缽,果然不負眾望,這幾年憑藉著蜜香紅茶好口感,屢次在紅茶競賽中得獎奪金。七年來彭瑋翔的生活已經根植於舞鶴,他想找和他有一樣想法的年輕人,當個快樂專業的年輕茶農一同投入,推廣台灣優質茶產業。

【延伸閱讀】

【逛逛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