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12 日
從海平面上升到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我們的環境正面臨許多令人憂心的挑戰。雖然掌握最新的氣候議題非常重要,但不斷滑過一則又一則的負面新聞,也確實讓人感到沮喪。別忘了,正向的消息同樣重要。
從綠色能源的創新突破,到氣候政策的推進,改變正在即時發生。以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 5 個故事,不僅聚焦於正向的環境行動,也提醒我們還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強。
中國掀起減肉風潮
中國政府正試圖鼓勵全國 14 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 18%)減少肉類攝取,目標是在 2030 年前將全國的肉類消耗量減半。雖然中國人每年平均食用約 63 公斤肉類,遠低於美國人每年 143 公斤的消耗量,但目前尚未有任何西方國家政府願意正面迎戰減少國民肉類攝取的挑戰。
根據中國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 40 克至 75 克的肉類,約等於每年 14 公斤至 27 公斤。這些指引已製作成資訊圖表與公益宣導,鼓勵民眾一同響應這場「減肉行動」。如果中國在 2030 年前成功推動這項自願性肉類配給計畫,畜牧業的碳與甲烷排放量有望減少多達 10 億公噸。
烘衣機超耗電——用曬的更省碳!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每年排放高達 60 億噸,僅次於中國。平均來說,每位美國人每年產生 16.2 公噸的碳排放。不過,有個立竿見影的簡單減碳方法:淘汰烘衣機吧!
冰箱與洗衣機是家庭中最耗電的兩大電器,而緊追在後的,就是「隱形吃電怪」——烘衣機。雖然超過 80% 的美國家庭都擁有烘衣機,但在義大利,這個比例卻只有 6%。在歐洲以及世界許多地方,自然晾衣才是主流。
如果所有尚未使用曬衣繩的美國人,一年中有十個月改用自然晾衣的方式,每年就能減少多達 1,20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自然晾衣還有更多好處:不必擔心衣物起毛球或縮水,而且陽光本身就是天然的漂白劑與消毒劑!
歐洲說到做到,吹風也發電!
葡萄牙北部預計將於 2025 年興建一座大型風力發電場,發電容量達 274 兆瓦,足以供應 12.8 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這座風場將併入名為 Tâmega 的水力發電綜合設施中,成為葡萄牙目前最大的混合再生能源計畫。
如果這項計畫順利推動,期望也能帶動其他國家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除了環境上的好處,再生能源還有助於提升能源安全,帶動經濟發展。
陽光最充足的地區,竟還沒擁抱太陽能!
中東地區每年擁有長達 300 天的日照,可說是全球日照最充足的地區之一,但至今仍尚未真正擁抱太陽能。 許多中東國家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量僅佔其能源需求的 1% 以下,包括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仍高度依賴石油與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儘管中東各國對再生能源的支持言辭踴躍,實際落地的專案卻寥寥可數,發展步調也相對緩慢。沙烏地阿拉伯訂下 2030 年前再生能源佔比達 50% 的目標,但其具體執行方案仍不明朗。鑑於當地極為有利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發展太陽能,這些國家理應有足夠誘因推動能源轉型,逐步降低對石油與天然氣的依賴。
野馬奔馳,復育重返原鄉
我們在新聞裡經常聽到生物多樣性不斷流失的壞消息,卻很少注意到那些物種復育的成功故事。 就像最近被野放到哈薩克金色草原上的普氏野馬(Przewalski)——這種野性十足又令人驚嘆的生物。布拉格動物園讓牠們重返中亞平原的原生家園。最近,又有三匹野馬加入:一匹名叫 Zorro 的公馬,以及兩匹母馬 Zeta II 和 Ypsilonka,讓草原上的野馬總數達到象徵性的七匹。希望牠們能夠順利繁殖,建立起全新的馬群。
到了 1960 年代末期,全球僅存的普氏野馬只能在人類照料下存活,集中於布拉格動物園。經過 15 年的努力,如今牠們終於回到祖先曾馳騁的草原,自由奔跑、野性未泯。願牠們奔馳不息、長久生存!
關心環境新聞很重要!想瞭解最新的環境動態,歡迎造訪 EARTHDAY.ORG。同時也別忘了——別讓自己被過多的資訊淹沒,要在正向與負面訊息之間找到平衡,因為其實還有許多鼓舞人心的好消息等著你發現!
標籤:
動物(animal)、環境新聞(environmental news)、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本文作者:阿提亞·阿卜杜勒-阿明(Attiyah Abdul-Amin)
原文連結:https://www.earthday.org/5-things-you-didnt-know-you-didnt-know/#
翻譯志工:鄭安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