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塑膠微粒是否會導致失智症發生率上升?

塑膠微粒是否會導致失智症發生率上升?

2023 年 10 月 17 日

 

針對塑膠微粒的研究屬於較新的領域,因此目前尚難以確實量化人體內的塑膠微粒總量。儘管如此,這項新興的科學研究已確實找到塑膠微粒深入人體生理系統的跡象。人類的胎盤、血液、心臟都有檢測到塑膠微粒的證據,它們甚至能穿過血腦屏障,而我們對其會造成哪些影響的認識仍很粗淺。

由傑米·羅賓遜(Dr. Jamie Robinson)博士所引領的羅德島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探討攝入和暴露在塑膠微粒中與認知行為的關聯性,尤其是年長小鼠。這項研究歷時 3 週。研究人員會透過水碗,給予不同年齡的小鼠少量塑膠微粒。暴露在塑膠微粒中 3 週後,小鼠會接受一系列測試和觀察。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實驗小鼠變得更加焦慮,心智敏銳度下降,上述現象尤以年長小鼠更為明顯。

這些實驗小鼠表現出的新行為和失智症患者十分相似。雖然要針對人體進行塑膠微粒相關研究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塑膠微粒對任何哺乳動物造成的影響,都是給政府、業界和大眾的一記警鐘。該研究還探討了塑膠是否會在大鼠的器官系統發生生物累積,尤其是肝臟和大腦。

只暴露在塑膠微粒中三週,就足以對小鼠造成傷害——那誰能算出若終生與塑膠為伍,會對人體造成多嚴重的傷害?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離不開塑膠——它被用來包裝我們吃的食物,製造我們穿的衣服,建造遊樂設施。而我們隨手丟棄的容器也是由塑膠製成的,甚至連輪胎都會不斷將塑膠釋放到空氣中。

每當我們呼吸和喝(包括汽水、茶,和任何其他能飲用的液體)時,都在(無意間)攝入這些塑膠廢棄物。使用塑膠似乎無可避免,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是石化和化石燃料產業讓大眾認為塑膠是生活必需品,人們的生活絕對少不了塑膠,而且塑膠對人體無害。但研究結果顯示並非如此。

這項研究影響的面向很廣,而其暗示的後果幾乎嚴重到你我無法想像。雖然這是一項近期才發表的研究,但失智症的全球發生率上升和過去 20 年間塑膠產量幾乎翻倍,兩者間似乎有一定的關聯性。失智症等疾病會為個人和國家醫療體系帶來巨大的醫療成本,這是我們面對日益嚴重的塑膠問題時,另一個必須思考的重要層面。

我們是怎麼讓自己走到這一步的?一種人們對其知之甚少的材料在生活中變得如此普遍,卻反而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為什麼世界各國政府和塑膠產業本身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這就帶出了另一個問題:塑膠製造商對塑膠微粒瞭解多少?他們什麼時候才要告訴大眾真相?

雖然無法保證塑膠和失智症發生率上升之間一定有關聯,但所有人都該清楚明白,我們不該選用任何由化石燃料混合數千種未列管的化學物質製成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專為一次性使用而設計,還會分解成足以進入大腦的細小碎片。限制塑膠產量的時候到了:目前全球每年總共生產 3.8 億噸的塑膠,我們還必須進行更多塑膠對健康影響的研究。

是時候讓公眾向領導者和業界清楚表明,塑膠就是人類的頭號公敵。我們希望請您一同簽署請願書,要求該負責的對象承擔責任。到目前為止,塑膠和健康尚未被列入《全球塑膠公約》中,讓我們一同攜手改變現狀!藉由眾人的努力,讓《全球塑膠公約》載入塑膠對健康的影響,並透過國家和地方法律解決塑膠問題。過度使用塑膠的時代該結束了。

 

本文作者:艾丹·夏隆(Aidan Char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