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力公司比換手機門號簡單 德國能源轉型:一切都是從人民開始
2017年6月8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為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施政目標,各種能源轉型的方案正逐步提出,似要全力衝刺,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多次宣示政府能源轉型的規劃目標是2025年達到燃氣占50%,燃煤降到30%,而再生能源要達20%。只是這樣的路徑圖政府要如何達成?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台灣是否還缺少了什麼?
為因應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德國的減碳和能源轉型目標在全球擔任領頭羊,透過政府政策推動,近10年來不僅國內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更積極敦促其他國家為減緩地球暖化加緊能源轉型的腳步。
「地球不能再等了,」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施碧娜(Sabrina Schmidt-Koschella)6日表示,「在面對全球暖化的減碳道路上,台灣正站在起跑點,但似乎還未起跑。」
她應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之邀,到高雄分享德國能源轉型經驗,並強調德國花了40年走到今天有明確的減碳策略和綠能發展,但台灣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不會等待。
德國能源轉型 企業、公民扮演關鍵角色
德國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有明確的能源轉型策略,首要目標就是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量達40%,且到2022年逐步廢除核能,此外,為確保能源安全,擴展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促進能源效率提升為其主要策略。
再生能源在德國政府政策推動下快速成長,施碧娜指出,2015年上半年開始,再生能源已成為德國用電的主要供應來源,目前全國電力29%由再生能源提供,將逐步達成2030年占45%,及2050年達到80%的目標。
施碧娜表示,在能源轉型路徑上,德國企業扮演重要角色,公民的參與更是主要關鍵。
她指出,在產業面,德國政府棍子與胡蘿蔔並施,提出規範,並補助產業在能源製造、運輸和使用上採用潔淨能源,而企業也了解唯有創新和進步才能帶來成長,因此也積極研發淨碳技術、使用高效率的燃煤技術和改善排碳設備等等。
她還強調,德國的GDP成長與減碳多寡並無相關,相反的,近年在致力減碳下,GDP仍穩定成長,發展綠能對經濟有幫助,光是綠能產業就提供了40萬個就業機會。
讓人民參與發電 綠能支持度就會提升
德國的能源政策獲得大眾高度支持,是讓再生能源能夠快速成長的主因。施碧娜說,為了減緩氣候變遷、達到能源自主,高達93%民眾認同未來應發展再生能源。
儘管民生用電必須加價以支持再生能源的發展,德國民眾仍能接受,因為人民了解新科技必須花錢投資。不過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展再生能源,民眾可以從中獲利,享受更環保電力的同時,也能有利可圖。「只要民眾投入再生能源的生產,綠能的支持度就會提升。」
德國能源政策鼓勵社區發展自有再生能源,強調電力為人民所有,自己的用電自己發,並且把多餘的電賣出去,獲利由社區共享。「目前德國46%綠能計畫都是社區自有,由居民或農民營運,關鍵就在於公民參與,居民主動投入。」
施碧娜解釋,德國的再生能源在電業自由化和大量社區公民電廠投入下,提供了民眾多元、便利的綠電選擇。
「在德國,民眾要搬家時,切換新的電力供應商,比更換手機門號還要簡單。」她說,政府提供20年躉購電價的誘因,鼓勵各種綠電公司成立,開放社區發電和賣電,因此社區型的電力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德國開放社區發電售電後也沒有財團壟斷電業的問題。
今年年初,台灣修改《電業法》,期望開放電業走向多元、自由化,但她認為台電公司的想法太過守舊、缺乏創新,應該鼓勵小地方有自己的發電機制,才能提供人民更多元且更有競爭力的綠電方案。
公部門思考解決方案 不要只找最便宜的
對於台灣的能源政策和綠能發展,施碧娜提出了她的觀察。其一是公民的參與不夠積極,「德國一切都是從人民開始的,」她說,德國有超過40年的環保歷史,一開始對於環境保護、改善污染都是人民要求政府制定法規,推動政策改變,因此政策制定是由下而上。
不過在台灣,通常都是在專家學者和NGO的敦促下,政府才進行改變,而在政府政策決定後,人民才去參與。她認為台灣民眾應該更積極參與能源轉型,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才能加速改變。
另一方面,在回應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蔡孟裕提問有關公部門的角色時,施碧娜表示,政府單位在思考解決方案時,應選擇最好、最先進的方法,而非最便宜的。她認為,目前國際綠能發展進步,有很多台灣可取經的經驗和技術,並非總是要由台灣人自己來面對,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在德國早已經歷過,有相當的經驗和技術可以學習。
此外,台灣公部門在遇到問題時經常選擇避開或放棄,而非積極溝通共同解決,例如太陽能光電板遇到民眾屋頂違建問題時,該如何解決,各單位應坐下來好好討論,以發展再生能源為目標一起想辦法。
還有,台灣政府在提供綠能的低利融資上卻步,政府部門只看到綠能建設昂貴、一有損失可能是上千萬,卻沒想到少了低利融資阻礙產業發展,未來整體環境可能會有更大的災難損失。
德國沒有購買外國核電 也不會去買
德國在歐盟與鄰國電網相連,有擁核人士認為,德國對外宣稱發展再生能源,卻透過電網向鄰國購買核電或高污染的燃煤發電,施碧娜澄清,德國目前並沒有向法國購買核電,雖然他們確實可以去購買這些便宜的污染電力或核電,但這不是德國的政策目標,未來也不會這麼做。
面對可能的缺電危機,施碧娜說,德國選擇發展更好的儲電設備和電網,以達到最終再生能源為主的用電結構。